艺术学院教师走进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探寻历史瑰宝启迪艺术设计创新

发布时间:2025-01-05来源:余若溪浏览次数:96

  新闻网讯通讯员 余若溪1月3 日,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第三工作室组织教师深入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参观考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此次活动聚焦于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旨在拓宽教师们的学术视野,激发创新灵感,为促进专业教学改革与科研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进而推动艺术设计教育持续进步。

  

陈川老师为数字媒体第三工作室教师们绘制的合影 

  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楚、遗迹最丰富的一处商代前期城址,距今有3500年历史,是商朝南土中心城邑,武汉城市之根。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坐于遗址公园西部,是一座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考古宝库。博物院采用“半嵌入式”设计将各类建筑消隐于树丛中,其展出的众多珍贵文物与考古成果,不仅生动再现了古代文明的辉煌,更为艺术设计领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第三工作室教师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参观

  走进博物院,教师们全神贯注,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多个精心布置的展览。从盘龙城遗址的发现历程、出土文物的精美绝伦,到考古工作背后的故事、武汉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再到商王朝地方文明的特展,每一步都让他们沉浸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感受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艺术设计学院第三工作室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影像媒体方向带头人刘波,对遗址中建筑的空间布局与光影效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细致观察博物院内建筑的对称性与层次感,思考如何将这些建筑美学元素巧妙融入现代影像创作。“这些建筑特征能够为影像构图带来全新的思路,让作品更具艺术感与视觉冲击力;同时,光影的巧妙运用也能增强影像的氛围感与艺术表现力。”刘波表示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与创作实践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影像与建筑、光影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提升创新思维与艺术表现能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创作出更具深度与内涵的影像作品。

  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带头人陈川则将目光聚焦在古代文物的设计理念与工艺技法上。他认真研究古代青铜器上的精美纹饰,思考如何将这些传统纹样与现代产品的外观设计相结合,为产品增添独特的文化韵味。同时,古代陶器的实用性与人性化设计也让他深受启发,他认为这能够为现代产品在功能优化与提升用户体验方面提供借鉴。陈川表示,此次参观让他对产品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与理解,今后将加强对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的深入研究,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产品设计时更加注重文化内涵与创新性的结合,努力培养出既具有国际视野又彰显本土特色的产品设计师。

  参加此次教研活动的教师们表示,在参观、学习与交流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与灵感启迪,提升了专业素养,为今后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筑牢了根基。

  刘波表示,艺术设计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拓展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渠道,不断推动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为培养更多优秀艺术设计人才作出新的贡献。  

       审核:刘波